版權賦能江西文化傳承發展 ——江西參展第十屆中國國際版權博覽會觀察
10月16日至18日,以“數智引領未來,版權創新發展”為主題的第十屆中國國際版權博覽會(以下簡稱“版博會”)在山東青島舉辦,集中展示全球版權領域數字化、智能化創新成果。這是一次交流的大會,也是一次展示的盛會,江西組團以圖文視頻、實物展示、互動體驗、案例及表演等形式,全面展現江西版權保護的蓬勃活力——從景德鎮國家陶瓷版權交易中心的成立,到撫州以版權之力保護民間文藝之花,再到萬安入選2025年民間文藝版權保護與促進試點地區(縣、區)之一,傳統技藝與現代敘事碰撞出火花。
景德鎮故事再出發
版權保護是守衛創作火種的必由之路。景德鎮這座獨一無二的城市,正以版權故事的生動樣本,為全球版權治理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作為江西參展的重要一環,16日上午,景德鎮陶瓷版畫發布會在江西館召開,吳冠中、陳家泠等海派名家陶瓷版畫系列在現場展出,《釉見敦煌》陶瓷版畫與敦煌壁畫完美結合,律動出古今韻味。
版權賦能江西文化傳承發展。去年底,景德鎮國家陶瓷版權交易中心與景德鎮華藝拍賣合作,第一次系統性提出了陶瓷版畫概念,發布了陶瓷版畫的學術及工藝標準,并面向全球首發吳冠中、吳昌碩、范敏祺、陳家泠、彭友善等著名藝術家的21款陶瓷版畫作品,所有作品均參照國際版畫市場標準,集版權、版數、簽名于一體,旨在將陶瓷版畫藝術推向全球市場,打造版權賦能陶瓷文化傳承發展新模式。
把具有創新創意的陶瓷版畫帶到版博會,景德鎮故事再生新意,引發關注。
“以泥土在火中淬出山水,真是太美啦。”坦桑尼亞版權辦公室許可與反盜版部主任娜奧米·F·蒙古雷女士站在一張陶瓷版畫前,欣賞良久,連連贊嘆。
“本次陶瓷與國際版畫藝術的結合和對話,是景德鎮國家版權交易中心持續深化創新、推動版權應用、講述中國故事的又一次生動實踐。”省版權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期待陶瓷版畫這項創新的藝術形式做大做強,推向全國,走向世界。
版博會江西館的電子屏上,不斷滾動播放景德鎮版權保護故事,書寫“用小寫‘china’(瓷器)講述大寫‘China’(中國)文化自信”。在一樓的國家版權局“中國版權好故事”展覽單元,許多觀眾立足在“IP與創意:景德鎮故事”案例展板前,體會景德鎮版權故事的初心與出發。
版權護航民間“守藝人”
本次版博會,除了景德鎮版畫藝術,我省還組團了宜春洪州窯、萍鄉儺面具、新余夏布繡、萬安農民畫、瑞昌剪紙及竹編、鉛山連四紙、萬年珍珠、撫州雕版印刷等非遺技藝在現場展示。
一塊布,一根木頭,一片篾片,在傳統藝人的手中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這是來自江西新余的夏布繡,我們以傳統技藝在上面繡花,制作衣服、包包,也可以印染,以夏布繡為主角制作冰箱貼、掛畫、新潮的娃娃衣服等文創!痹诂F場,觀眾被一個傳統的夏布繡繡架吸引。被游客“圍觀”,夏布繡展位“主理人”吳婉菁邊飛針走線邊耐心細致介紹。
對于參展本屆版博會,正用手中篾片編織一條小蛇的瑞昌竹編“守藝人”雷保紅也深有感觸:“版權保護,不僅讓民間工藝品獲得‘身份證’,對于我們民間藝人來說,在國家級的博覽會上展示創作,也開闊了眼界增強了信心。”
非遺的魅力不僅于止。在撫州展位,儺面具、合香、雕版印刷都收獲了一大批現場粉絲!暗谝淮维F場看到用木頭雕刻的儺面具,感覺有遠古的神秘力量傳來。”來自河南的一名參展商撫摸著用紅豆杉雕成的儺面具,表示有機會一定要來江西現場看一次跳儺。
撫州市是中宣部全國首批民間文藝版權保護與促進試點城市之一。近年來,撫州市建成全國首個民間文藝版權博覽館,在全國試點地區中編撰出版首部民間文藝大全!爸袊艏堉l”瑞昌則以全國民間文藝版權保護與促進試點為契機,立足剪紙、竹編、采茶戲等非遺資源,以銅嶺銅礦遺址公園、銅源剪紙小鎮為核心規劃“非遺小鎮”,搭建非遺與游客的互動橋梁。
“版權保護可以從IP化、年輕化入手,重視用戶參與創作的需求,滿足年輕人精神追求的同時實現IP商業化,并持續關注年輕人的文化需求動向,以創造性的方式,為版權保護持續賦能。”北京冬奧會吉祥物“冰墩墩”設計總執行劉平云對夏布繡的年輕化、IP化提出建議。
一張農民畫的“升階”
本次版博會,公布了全國15個2025年民間文藝版權保護與促進試點地區(縣、區),我省萬安縣入選。
一張小小農民畫,打開大大新世界。此次版博會,萬安帶來了農民畫絲巾、農民畫雨傘、銅版畫、非遺明信片、農民畫主題禮盒筆等20余項新文創。外國友人來到萬安展位,被正在現場創作的農民畫畫家所吸引,忍不住紛紛下場,共同描繪“福”字。中國文化的厚重與民間繪畫的魅力,讓他們在現場發出陣陣笑聲。
作為本屆版博會新公布的民間文藝版權保護與促進試點地區(縣、區),萬安探索出了一條以版權激活傳統、以創新引領發展的特色之路:為每一份創意發放“身份證”,累計為各類原創作品登記版權3000余項,真正實現“一作品一身份”;創新轉化,讓傳統藝術成為“潮經濟”,“公司+農民畫家”模式推動該縣農民畫年產值突破2000萬元,衍生出銅版畫、絲巾、筆架等文創產品;田北農民畫村年接待游客15萬人次,實現文旅收入600余萬元。
贛鄱風韻,時代華章。從版博會這個窗口,我們看到千年瓷都的窯火映照當下,連四紙的脈絡藏著文章風流……強有力的版權保護,讓贛鄱民間文藝呈現傳統與現代融合的多元文化生態。
江西日報全媒體記者鐘秋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