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昌縣多寶鄉中心小學開展集體備課與公開教學活動
為深入踐行新課標理念,打造高效課堂,提升教師教學駕馭能力,10月16日上午,都昌縣多寶鄉中心小學舉行了三年級語文集體備課暨公開教學活動。教師伍超敏帶領孩子們走進科普童話《在牛肚子里旅行》,在文字與科學的奇妙碰撞中,開啟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冒險之旅”。

課前集體備課環節,老師們圍繞文本特點各抒己見:“本文以童話為殼、科普為核,通過蟋蟀紅頭與青頭的驚險故事,巧妙融入牛的反芻生理知識。”大家一致認為,教學需以朗讀為橋梁,引導學生在角色體驗中感悟語言溫度,在科學探秘中激發想象,最終讓“紅頭的驚險之旅”成為滋養童心的生動教材。

“同學們喜歡旅行嗎?你去過最特別的地方是哪里?”課堂上,伍超敏以輕松對話拉近距離,隨即拋出謎語“身穿褐色衣,頭頂長觸角,草叢堆里把歌唱”,孩子們異口同聲答出“蟋蟀”。
當視頻中傳來紅頭“救命啊!救命啊!”的呼救聲,課堂瞬間沉浸在緊張氛圍中。伍超敏引導學生圈畫對話、標注提示語,從“拼命叫”“大哭”“幾乎聽不見”等詞句中,感受紅頭從驚恐到絕望的心理變化;又通過分角色朗讀、師生合作讀、教師范讀等多種形式,讓青頭“不要怕,你會出來的!”“你是勇敢的蟋蟀!”的鼓勵話語擲地有聲,字里行間流淌的真摯友情,讓孩子們悄然讀懂“患難與共”的深意。
為破解“反芻”這一難點,伍超敏創新設計“旅行路線圖”活動:學生動手繪制紅頭的“牛肚之旅”——從牛嘴到第一個胃,再到第二個胃,最終隨反芻回到牛嘴,配合動畫演示,抽象的“四個胃”“貯藏與消化”知識變得直觀可感。孩子們邊畫邊講,在“嘴巴→胃→嘴巴”的路線中,不僅理清了故事情節,更在趣味互動中培養了邏輯思維與表達能力。
課后,大家高度肯定課堂中“朗讀分層設計”“可視化路線圖”等亮點,認為其既落實了“分角色朗讀”“梳理故事脈絡”的語文目標,又滲透了“遇事冷靜”“互助友愛”的價值觀引導。該校副書記陳勇總結道:“好的課堂應在對話中浸潤情感,在平實中閃耀智慧,在生成中綻放精彩。”
教育之路道阻且長,然心有所向,步履皆鏗鏘。該校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繼續深耕課堂,讓語文之美與科學之趣在童心世界里生根發芽,一路追光,靜待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