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一扇門、解萬戶憂 江西深入推進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改革
“有矛盾糾紛,來綜治中心。”這句響亮的口號,正在贛鄱大地的基層實踐中逐漸落地見效。
我省聚焦基層治理的痛點堵點,以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為突破口,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著力排查化解矛盾糾紛,防控社會治安風險。隨著一件又一件民生實事的辦結,一個又一個矛盾風險得以化解,綜治中心“進一扇門、解萬戶憂”的改革做法獲得群眾認可。這也昭示著,這場關乎民生福祉與社會治理的深刻變革正破繭成蝶。
綜治中心“搭臺”
從“多頭跑”到“進一扇門”
過去,群眾反映問題、化解矛盾,需要在多個部門、多個層級之間來回奔波——找社區、跑街道、去部門,甚至輾轉法院、仲裁機構,不僅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還常常陷入“問題久拖不決”的困境。如今,走進綜治中心這扇“一站式”大門,群眾遇到的大小矛盾、各類訴求,都能在“家門口”得到快速響應。
在贛州市南康區,市民中心與綜治中心僅一墻之隔的創新布局,讓前來辦事的群眾總能感受到便利。“剛才還在市民中心辦理社保業務,有不懂的法律問題,穿過一扇門到隔壁綜治中心就能得到專業解答。”市民張女士的親身經歷,正是我省“民生+民安”一站式服務治理理念的生動詮釋。這種空間相鄰、功能互補的改革設計,讓群眾在辦理日常事務的同時,能夠就近解決矛盾訴求。
“全省縣鄉兩級綜治中心均選擇輻射能力較強、交通相對便利、群眾辦事方便的地點。通過物理空間的合理布局,科學設置引導受理區、多元化解區、指揮調度區等功能分區,讓老百姓在綜治中心一目了然。”省綜治中心主任唐俊介紹,截至目前,省市縣鄉四級綜治中心全覆蓋建成。通過大力推動“場所設置、部門入駐、運行機制、督辦落實、信息化建設”五方面規范化建設,全省77%的縣級綜治中心已實現規范化,預計年底前將全面實現規范化。
職能部門“聚力”
從“九龍治水”到“握指成拳”
在省市縣鄉四級綜治中心全覆蓋建成的基礎上,各種資源力量紛紛入駐。據了解,目前已有1988個職能單位、224個調解組織、75個行業專業性調解組織、79個仲裁組織、92個心理服務組織進駐平臺,常態化開展矛盾糾紛聯合調處、多元化解。
職能部門和社會組織進駐綜治中心,會不會反而加重運行負擔?
“從表面來看,這確實增加了中心的人員流動和事務協調量,但從改革全局和基層治理實踐來看,這恰恰是破解‘九龍治水’難題、實現‘握指成拳’的關鍵突破,成為基層治理減負增效的‘關鍵一招’。”樟樹市委政法委一級主任科員肖秋龍表示。
相關部門進駐后,如何真正發揮好綜治中心的優勢作用,保持其鮮活的生命力?
綜治中心能夠有效整合轄區內的政法、信訪、司法、民政、人社等各類治理資源。全省各地綜治中心根據實際情況,通過推動主要職能部門常駐,部分單位或群團組織輪駐或隨駐,既有助于形成治理合力,又不會浪費社會資源。
借鑒政務服務大廳和醫院導診臺的便民模式,我省創新推行“大一窗”集成服務。這個“無差別受理”的前端窗口就像一名專業的“導診員”,能快速識別每一名群眾訴求的“病癥類型”,然后精準引導至對應窗口進入辦理程序。
走進樟樹市綜治中心,寬敞明亮的大廳、指引清晰的標識、溫馨和諧的多功能服務區讓人眼前一亮。當群眾帶著煩心事走進“大一窗”,無論是鄰里糾紛還是法律咨詢,都能體會到一次性完成訴求的提出、受理、分流等辦理流程的便利性。依托宜春ODR系統(即矛盾糾紛多元化解跨部門協同平臺),訴求可實現“一窗錄入、全網流轉、全程追蹤”,讓每個問題都有人管、管到底,把綜治中心真正變成了群眾心中的矛盾“終點站”。
問題處理“提速”
從“坎坷路”到“快車道”
鄰里用水、漏水、邊界等問題是縣鄉兩級綜治中心最常見的矛盾糾紛,如何在高效處理矛盾的同時,修鄉鄰之好、化干戈為玉帛?制定快速有效的辦理機制是關鍵。
走進宜豐縣綜治中心大廳,映入眼簾的第一個窗口是“吹哨報到”。這吹響的是矛盾糾紛化解的集合哨。
今年4月底,被房屋漏水問題困擾將近三年的居民萬先生再也無法忍受,走進了宜豐縣綜治中心,尋求一個解決方案。接到訴求,宜豐縣綜治中心立即在“網事360”平臺“吹哨”,集結調解專職人員、責任單位、屬地鄉鎮協調對接。現場勘察后,大家共同建議在漏水縫隙處涂上防水膠。一周后,墻體不再漏水,十幾塊錢就辦好了壓在萬先生心頭的大事。
“如果起訴至法院,就要小區物業公司找第三方專業機構評估鑒定,再找專業公司維修定損,最后交法院判決執行。”宜豐縣綜治中心專職調解員徐玉甫說,“小事如果處理不好,就會變成大問題,既勞民傷財,又損害鄰里關系。”
宜豐縣“網事360”平臺的運行實踐,展現了基層矛盾化解的效率。今年1至9月,全省各級綜治中心共登記受理矛盾糾紛35.6萬件,化解率達97.89%,實現90%以上的矛盾糾紛化解在鄉村兩級,通過建立全流程制度體系,切實推動化解矛盾糾紛“最多跑一地”改革落地見效。
在人口密度大的縣區,面對眾多矛盾解決和咨詢訴求,綜治中心常常面臨人力不足、響應不及時的挑戰。依托省社會治理現代化大數據平臺,南昌縣開發的特色應用數字化網格管理平臺“昌南智服”,已覆蓋2729個網格。居民在線上反映問題后,系統自動派單至網格員,簡單問題網格員5分鐘內響應,復雜問題由網格員生成工單轉交綜治中心。這種“指尖上的治理”模式,讓服務直達群眾身邊。
全省各級綜治中心的一系列改革舉措,不僅切實提升了矛盾化解效能,讓一件件民生實事落地、一個個疑難雜癥化解,更強化了政府與群眾的互動關系,贏得了群眾的信任與認可。站在新起點,我省將持續深化綜治中心建設,讓群眾在每一次服務中感受到公平正義與民生溫度。
(吳雅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