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炒”到“漂亮飯” 贛菜為何能火遍蘇浙滬……
說起江西菜,更多人聯想到的是開遍全國各地的“江西小炒”,食材新鮮、現炒現做、鍋氣十足、香辣可口……“好吃不貴,市井煙火”的親民形象,深入人心。
殊不知,今年以來,在上海、杭州、南京等一、二線城市的商圈,不少江西菜館門前已經排起了長龍,一等就是兩個小時。店內畫風突變,高顏值的擺盤、無處不在的江西符號和沉浸式的場景,吃一頓飯,儼然成了一場江西文化的沉浸式體驗。沒錯,這就是備受年輕人追捧的江西“漂亮飯”。
別致食材,野趣氛圍,秀色可餐,贛菜此番轉身“漂亮飯”,口味和體驗值直接“拉滿”。事出必有因,贛菜是如何做到的呢?就隨記者的采訪,一起探尋。
“爆改”出圈
吃飯變成一場江西文化體驗
這段時間,“江西菜變身‘漂亮飯’”的話題,在各大社交媒體出圈了。話題的中心,就是今年以來在一、二線城市核心商圈多點開花的“漂亮飯”江西菜品牌。
“漂亮飯”,顧名思義,指的是那些外觀精美、味道誘人,能吸引食客打卡分享的美食。
在Z世代掌握消費話語權的當下,曾經以“下飯”“平價”為標簽的江西菜,正披上“漂亮飯”的新衣,在年輕人中掀起熱潮——
起步于無錫的胡恰,精準錨定景德鎮文化,成立僅半年,無錫、上海、杭州、南京四城開四店,半年內小紅書相關筆記達4萬多篇。
2024年創立的野山桐,在上海徐匯、靜安寺開設兩店,高峰期等位時間長達90分鐘。
在上海、石家莊、武漢、九江、宜昌等城市,爆火的還有楊有喜、雀公子、廬南山、荷花壟等贛菜品牌。
靠著高顏值擺盤、江西地域符號和沉浸式場景,吃一頓飯,儼然成了一場江西文化的沉浸式體驗。
前不久,23歲的白領黃珊就光顧了位于武漢江漢區的一家主打“景德江西菜”的“漂亮飯”餐廳。
一進門,她就被氛圍感十足的環境吸引了:“滿墻景德鎮陶瓷藝術品,連吊燈都是青花瓷樣式,還有專門擺放綠植香料的盆栽區,吃飯像在逛博物館,每一處都能輕松出片。”
排隊兩小時后,黃珊終于等到了這頓大餐:荷包蛋燒牛腩、意面油浸魚、皮蛋肉餅湯,還有南昌白糖糕,擺盤精致,色澤誘人,甜品上一葉新鮮薄荷更成了點睛之筆,再加上印著手繪江西元素的菜單,還沒嘗就先讓眼睛飽了福。
“人均70元到100元,確實不便宜,就當犒勞自己。”黃珊說。
用餐前,她拿出手機咔咔一頓拍,并精心挑選出九宮格發在朋友圈,配文:“在武漢,吃了一頓會發光的江西菜。”
黃珊的經歷,正是“漂亮飯”江西菜俘獲年輕人的真實寫照。
文化底蘊讓“漂亮”不止于表面
“漂亮飯”為何選中江西菜?
其實,兩者的結合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共振的結果。
“江西菜的特質和流量、市場藍海,以及地域文化基因,讓它成為‘漂亮飯’尋找新風口的理想載體。”江西省贛菜產業發展促進會副會長賀華平表示。
據介紹,自江西小炒出圈后,江西菜的流量一直居高不下。數據不會說謊。僅抖音單平臺,“江西小炒”的話題量就達到39億。

抖音搜索江西漂亮飯最高14.2萬點贊
另外,賀華平認為,如今的餐飲江湖,辣味是絕對的流量密碼,尤受年輕人青睞。
據研究機構發布的《2025辣味休閑食品行業報告》顯示,辣味休閑食品到2026年的市場規模增速將高于休閑食品行業整體增速,年復合增長率達9.6%,足見年輕人有多愛吃辣。
而較之其他菜系,江西菜的“香辣”更具包容性,余干椒、萍鄉椒、樟樹椒,特色各不相同,這種“多層次的辣”易形成豐富的味覺組合,為“顏值”改造預留了風味創新空間。
從市場看,江西菜也是“潛力股”。
賀華平坦言,傳統江西小炒多是夫妻店,省外的人均消費集中在四五十元,品牌化、高端化程度偏低。不過,反而是這種“價格洼地”狀態,讓“漂亮飯”看到了升級空間——
通過提升環境、挖掘文化、優化視覺,快速打破刻板印象,實現溢價突破。
而且,“相較其他菜系的頭部品牌林立,江西菜的‘漂亮飯’賽道仍是藍海,做‘第一個吃螃蟹’的品牌,有利于搶占先機,借助新鮮感快速引流。”賀華平說。
江西的文化資源也為“漂亮飯”提供了取之不盡的素材。
如胡恰把明廚明檔做成景德鎮“瓷窯”,雀公子將稻田意象和丹霞地貌融入空間;此外,茶文化、弋陽腔、“臨川四夢”戲曲等人文符號亦可加入餐具選擇、菜單設計甚至服務流程中,讓“漂亮”不止于表面,更有文化縱深。
“漂亮飯”的走紅,
將如何改變贛菜?
“贛菜‘漂亮飯’出圈是件好事。”賀華平對記者說:“以往,我們可能更注重食材、注重口味,在美學方面相對沒有那么重視,品牌意識、規模效應也有待提高,現在正好借這股東風,擁抱年輕業態,在互相借鑒中提升自己。”
部分江西本土餐飲企業的動作印證了賀華平的說法。擁有春字號、春天來了兩大知名贛菜品牌的江西春天來了餐飲集團,今年推出“啄春泥”新品牌,首店落子南京。
“小江溪”等江西小炒品牌也借勢升級,推出了“山野江西菜”新店型。
南昌小江溪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偉聲在接受采訪時指出,江西小炒的核心競爭力在平價和接地氣,但這并不意味著要拒絕變化。
“顧客想體驗什么,我們就供給什么,總之,跟著市場走。”李偉聲說。為此,改版后的“山野江西菜”在堅持江西風味的基礎上,門店風格強調“輕山野”,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與“江西小炒”的同質化競爭,走規模化、連鎖化道路,并依靠核心商圈流量和稀缺定位,抬高品牌調性。
定價則走“輕正餐”模式,多在60~70元,相較“漂亮飯”,是更適應當前餐飲市場消費的價格區間。
2024年底以來,“小江溪”進駐了無錫、西安、鄭州等城市,迅速完成全國70家門店布局,不少門店自開業起就一直排隊。
“‘江西小炒’負責剛需,‘山野江西菜’負責社交。”正如李偉聲所言,“山野江西菜”不僅契合審美需求,亦可深耕地域特色,有望成為江西文化和農產品的有力“代言人”。
據悉,“小江溪”曾在門店開辦背誦《滕王閣序》免單、挑戰江西菜特輯等一系列活動,還計劃與省內優質農產品聯動,專門推介贛南臍橙等江西土特產,讓更多人通過美食認識江西、愛上江西。“但不能忘記一點:無論菜品的形態如何變化,最終都要回到口味和食材上,這才是江西菜的立足之本。”賀華平說。
早在2022年,江西省商務廳發起組建的中國贛菜品牌推廣中心正式掛牌。贛菜走出去有了自己的組合拳:線上線下融合傳播擴大影響力;“產學研”推動食材、技藝創新;搭建餐飲企業與省內優質食材供應鏈。隨之而來的是走出去的各類贛菜賽事、文化節、評選……
江西省政府今年2月印發《江西省提振消費行動方案》,明確將持續推廣贛菜(江西小炒)品牌,培育餐飲企業,舉辦創新大賽,推動門店“出海”,力爭今年實現餐飲業營業額同比增長10%的目標。江西2025年上半年經濟數據發布中,餐飲收入240.2億元,增長10.8%,已然超過既定計劃,勢頭強勁。
贛菜發展路徑已漸清晰,那就是——以“漂亮飯”“江西小炒”為契機,不斷點燃贛菜“熱度”,持久“長紅”,完成從借勢到造勢的躍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