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藏江西】南礦集團:從一把鍋鏟到全球“智造”
【開欄語】贛鄱大地,千年文脈綿延不息;紅土沃壤,創新活力澎湃涌動。在這片紅土地上,最動人的風景是人,最珍貴的寶藏是扎根紅土的堅守,是心向遠方的熱望,是代代相傳、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即日起,《寶藏江西》欄目正式啟航,跟隨我們的筆觸與鏡頭,一起翻開“江西寶藏”,從智能制造的車間到云霧繚繞的茶山,從科技先鋒的實驗室到非遺傳承的工坊,欄目組將深入企業生產一線、走近創新創業先鋒、探訪山水人文勝境,丈量這片16.69萬平方公里的熱土,解碼新時代江西的發展密碼與人文脈象。
1970年,她們鍛造出第一把家用鍋鏟;
2005年,他們將足跡延伸至海外市場;
2023年,深圳交易所的上市鐘聲回蕩;
……
55年歲月流轉,從鍛造一把鍋鏟的微弱火光,到如今布局海外、全球“智造”的璀璨星光,他們始終深耕紅土,逐浪時代。如今,這顆在江西熱土上生長出的璀璨果實,正憑借“寶藏江西”的底氣,書寫屬于這片土地的奮斗傳奇。
5月20日,筆者隨江西省工商業聯合會“百媒進千企”采訪團走進南昌礦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礦集團”)。在智能化生產車間內,自動化大型加工設備正在完成破碎篩分設備零部件的制造;值班人員通過智能終端實時監控設備運行狀態;中央控制室的電子屏上,生產數據、訂單進度等信息不斷刷新,智能制造的圖景躍然眼前。
2025年初,南礦集團在國際市場再傳捷報,與烏茲別克斯坦客戶成功簽訂總額達1.49億元人民幣的成套設備銷售合同,企業“智造”實力再次獲得國際市場認可。從傳統制造到智能轉型,這家擁有55年歷史的贛企正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創業維艱:從一把鍋鏟到上市敲鐘

南礦集團展廳內,一把銹跡斑斑的鍋鏟吸引了眾人目光。“這是我們的‘鎮館之寶’,1970年鍛造的第一把鍋鏟。”南礦集團常務副總裁龔友良解釋道。展板上的老照片記錄著創業初期的艱辛,南昌紫清山下,七位年輕姑娘以鍛造一把鍋鏟為起點,創立了南礦集團的前身——五七綜合廠。彼時的廠房簡陋,設備匱乏,但“敢闖敢拼”的精神已深深植入企業基因。1972年,工廠更名為向陽機電鍛件廠;1975年,又改名為南昌礦山機械廠。三次更名背后,是企業在不同時代的積極探索。
20世紀90年代初,受體制和市場的雙重壓力,企業一度陷入困境。1993年,年僅26歲的龔友良臨危受命,擔任廠長。他將目光投向水電市場,一舉拿下三峽工程近90%的篩分設備份額,成為企業轉型的關鍵轉折點。“當時三峽工程是全國矚目的項目,我們帶著樣品去投標,靠的就是過硬的技術和敢闖敢拼的勁頭。”龔友良回憶道。
2003年,南昌礦山機械廠成功改制,由集體企業轉為民營企業,更名為“南昌礦山機械有限公司”,從此步入發展快車道。2005年,成立上海凱財實業有限公司,拓展海外市場,陸續在南非、馬來西亞等國設立分公司,并在瑞典成立研發中心學習國際技術。2023年4月,南礦集團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主板成功上市,成為行業標桿。
如今,南礦集團擁有全球14家分子公司、800多名員工、500余項授權專利,產品遠銷60多個國家和地區。2019年被認定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020年被評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025年榮獲國家級綠色工廠……這一系列亮眼數據和榮譽,生動詮釋了南礦集團如何從江西本土企業成長為全球礦山機械領域的領軍者。
扎根江西:紅土地上的奮斗與回饋

“江西的營商環境就像沃土,南礦集團是扎根其中的樹木,根系被政策的陽光雨露滋養,我們的枝蔓才能拓展到世界各地。”龔友良感慨地說。
作為土生土長的江西企業,南礦集團成長年輪里也鐫刻著江西營商環境優化的印記:國企改制讓老樹發新芽;“放管服”改革疏通企業發展經脈;境外展會補貼與高端裝備專項扶持等政策甘霖,滋養著這片創新創業的熱土。正是這樣優渥的發展生態,才能讓南礦得以在扎根江西的同時,將枝葉伸展至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
創業過程中,無數故事見證著南礦人的堅韌。為搶項目在公園長椅上過夜,為開拓海外市場遭遇持槍搶劫……這些艱難時刻,成為南礦人共同的記憶,也鑄就了企業逆流而上的凝聚力。“這就是我們的團隊,江西老表的實干精神從來不是說說而已。”龔友良談起往事,眼神中滿是自豪。
飲水思源,南礦人始終把這份桑梓情懷記在心上。自2016年起,企業對口幫扶贛州市寧都縣鐵樹村、南昌市安義縣長均鄉把口村,通過捐款捐物、產業幫扶等方式助力脫貧攻堅。把口村貧困戶全部脫貧后,南礦集團持續幫扶,租耕“夢想田園”、資助基礎設施建設,推動鄉村振興。此外,南礦集團還在多所高校設立南礦獎學金,推動產學研合作,為行業培養專業人才,真正實現了“輸血"到“造血”的躍遷。
續寫新篇:新時代的贛商精神傳承

樹高千尺不忘根,水流萬里總有源。市場的蓬勃活力來自于人,特別是來自于企業家,來自于企業家精神。
“我這個理科生,雖然地理成績不好,卻用雙腳把一座座礦山都跑遍了。”龔友良這句樸實的話語,道出了南礦人最樸素的創業哲學。五十五年風雨兼程,從紫清山腳下幾間簡陋的廠房起步,到如今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敲響上市鐘聲;從偏居一隅的地方企業,到產品遠銷海外的國際供應商,南礦人硬是憑著“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的拼勁,闖出了一片新天地。如今,南礦集團正以上市為新起點,推進增量市場向存量市場轉變、傳統裝備制造向“裝備制造+服務”轉型。
從“江右商幫”到新時代贛商,變的是時代環境,不變的是精神內核。“‘厚德實干、義利天下’的新時代贛商精神是深埋于血脈的根系,無論南礦的‘枝蔓’在全球市場延伸得多遠,根系始終深植于贛鄱大地的文化沃土,汲取著誠信為本的養分。”龔友良表示,南礦集團將繼續秉承“專業領先、誠信至上、利他經營”的經營理念,把贛商精神融入技術創新、企業戰略和社會責任中,為全球礦山行業高質量發展貢獻江西力量。(蔡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