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燃老街“煙火氣”
潯陽區主官多措并舉打造特色歷史文化街區

為推動歷史文化保護傳承更好融入城區建設發展,近年來,九江市潯陽區積極探索歷史文化街區從“留下來”再到“火起來”的活化路徑。為實現這一目標,潯陽區做了哪些努力?

九江市大中路歷史文化街區。江西日報全媒體記者曹誠平攝
部署歷史文化街區改造提升工作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九江市潯陽區位于長江之濱,是歷史悠久、文化積淀深厚的老城區,曾以中國“四大米市”“三大茶市”之一而著稱。
然而,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潯陽區也遭遇了發展瓶頸。大中路,這條歷經百年歲月的古老街區,曾經一鋪難求的“黃金時代”已然成為過去。
為扭轉這一局面,近年來,潯陽區積極探索歷史文化街區從“留下來”再到“火起來”的活化路徑,堅持以文塑旅、文旅融合,推動歷史文化保護傳承更好融入城區建設發展。
記者注意到,早在2023年5月,潯陽區就啟動了大中路歷史文化街區改造提升工作,不斷加大招商力度,豐富商業業態,致力于把大中路打造成集歷史文化、休閑商業、品質居住于一體的特色歷史文化街區。
“打造精品項目,把安全生產責任和精益求精意識落實到每個環節、每處細節,一絲不茍抓好各項工作,推動百年老街煥發新貌。”2024年3月,潯陽區委書記張寧前往大中路歷史文化街區一期改造提升項目現場,實地調研項目建設情況。他表示,要加大招商力度,豐富商業業態,引進更多知名品牌、特色品牌,不斷提升街區吸引力,加快形成消費集聚效應。
今年3月3日,張寧在調研大中路歷史文化街區時再次進行詳細部署。在他看來,全區要集聚資源、集成要素,協同推進大中路商圈建設水平綜合提升;要多維度提升競爭力,圍繞目標定位做活新型業態,精準劃分功能區域,做到統分結合、相互賦能;要豐富拓展消費場景,優化消費環境、豐富消費供給、推動消費升級,進一步激發城市活力、點燃城市“煙火氣”。
加強文物保護利用發掘文化內涵
自潯陽區大中路西段路口望去,一排店面映入眼簾,樓面的門、窗、柱多采用“巴洛克式”建筑裝飾,立體雕塑則為傳統風格,或為龍、獅、鹿、麒麟等吉祥動物,或為福祿壽等神話人物。因飽受歲月“洗禮”,這些歷史建筑已經變得斑駁破舊。
為了讓老街煥發新活力,在推進大中路歷史文化街區升級改造工作中,張寧強調:“大中路鐫刻了600多年的潯城記憶,承載著市民群眾的深厚感情。要深入發掘文化內涵,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完善配套功能、擴大消費供給,打造具有潯陽特色的精品街區。”
如何留住這些珍貴的歷史建筑,同時留住潯陽人的鄉愁記憶?帶著這樣的思考,潯陽區開啟了大中路歷史街區修繕提升工作。經過精磨細研,該街區修舊如舊,實現歷史與現代并存。
“我在這里生活居住了50多年,前幾年聽說這條‘黃金路’要改造,還以為那些老建筑保不住了,沒想到最后它們全部留下來,還保留了原有的建筑風格,我打心眼里高興。”居住在大中路的七旬老人高玉成說,不少外地游客到九江,都要到大中路感受一下九江潯陽深厚的歷史文化。
近年來,潯陽區結合歷史文化資源和區位優勢,深入挖掘長江文化和以詩詞文化、宗教文化、紅色文化為代表的潯陽文化內涵,大力實施“文化+”文旅融合發展戰略,提升潯陽文旅產品文化內涵。
舉例來說,潯陽區依托治水文化、詩詞文化,推出沉浸式演藝燈光秀《潯夢琵琶亭》、水上燈光秀《塔影鎖江》,通過燈光造景、沉浸式視覺體驗、傳統文化演繹等手法的運用,將潯陽的歷史元素、生活元素和現代藝術元素巧妙結合,形成了具有潯陽特色的夜間景觀。
提升老街人氣推動商圈更好更快發展
如今,潯陽區大中路步行街區域內有商業網點800余家,商業場景涵蓋購物廣場、酒店、名牌專賣、餐飲等業態。在這條全長2.1公里的步行街上,無論是周末還是工作日,不管是白天還是夜晚,始終呈現出商興鋪旺的喜人局面。
“到哪兒都人多,為了回味兒時的味道,就這家,哪怕多等一會兒也無所謂了。”近日,游客周紅攜子女“打卡”大中路,游玩過程中被蘿卜餅的香味所吸引,而想吃上一口還要排足足半個小時的隊。
此前,在大中路商圈調研時,張寧對其所在的湓浦社區提出要求。他表示,要進一步加強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組織力,不斷提升基層治理效能,履行屬地責任,積極服務轄區大中路歷史文化街區項目建設,持之以恒抓好工作落實,全力以赴推動大中路商圈更好更快發展。
為提振商圈活力,湓浦社區的“黨建+商圈”共享直播間開播。“在互聯網經濟形勢下,線下實體店面臨挑戰,在百年老街的歷史底蘊之上有網絡直播賦能,我相信街區人氣會不斷提升。”大中路寧紅茶舍商戶余思思如是說。
2月4日,江西省首個“開心麻花”演藝新空間也在大中路歷史文化街區落成,成為當地文化消費新地標。“沒想到我們也會被邀請來觀看演出,真是受寵若驚”,網約車司機劉彥立感慨道。
在推進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的同時,潯陽區還啟動了“鳳還巢”計劃,征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具有代表性的老字號企業入駐。據了解,目前已有多家企業入駐大中路歷史文化街區,不僅讓老街重現古韻,還激發了商業活力,真正實現歷史文化從“留下來”向“火起來”的邁進。
付麗玲、中國江西新聞網全媒體記者杜宇蔚/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