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西“鵪鶉王”孫旭初:小鵪鶉巧變致富鳥
鵪鶉雖小,渾身是寶。鵪鶉肉、蛋,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食物,被譽為“動物人參”,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鵪鶉養殖行業中來,孫旭初就是其中一個。
孫旭初,1968年出生,中國共產黨黨員,江西豐城市人,是世界家禽學會會員、江西省家禽協會副理事長、江西省恒衍禽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創業20多年,他把小鵪鶉做成大事業,運用“鵪鶉+互聯網”電子商務平臺帶動相關產業從業人員1.2萬人,帶動飼料、食品加工、運輸等相關產業鏈創產值40多億元,成為全國名副其實的“鵪鶉王”。
在讀大學時,孫旭初夢想當一名農業科學家,立志要闖出一番事業,帶領家鄉父老致富增收。畢業工作后,他毅然放棄穩定工作,向四方籌借2萬多元在家鄉豐城市辦起一家小型的鵪鶉良種養殖場。然而,由于沒有專業的養殖技術,當年就虧本1.2萬余元。但孫旭初沒有灰心,他堅信自己選擇的路不會錯,只要汲取教訓、鉆研技術,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為了能夠盡快掌握養殖技術,孫旭初一方面到北京、南京等地考察,拜師學藝,向養殖專家討教技術要領;另一方面,他憑著自己大學時的專業技能,每日待在養殖棚里比較、試驗、找問題,終于摸索出了一套在幼雛1日齡內通過肛檢分辨雌雄的方法,準確率達95%,實現了他在鵪鶉育種上的第一次技術突破。
然而,孫旭初覺得這種方法還不夠科學、直觀。經過幾年的探索,歷經無數次的試驗和失敗,他硬是從中國黃羽公鶉和朝鮮麻羽母鶉中找到了對等位性連鎖基因。用黃羽公鶉為父本與朝鮮麻羽母鶉雜交,其子一代初生鶉黃羽的全為母鶉,麻羽的全為公鶉,準確率達100%。這一配套體系建立,實現了他在鵪鶉育種技術上的第二次突破。
后來為了防治禽流感等流行性疾病,他通過潛心鉆研,成功研制出了利用純中草藥防治鵪鶉病害的“鵪鶉防病丹”,并獲得3項發明專利和8項實用新型專利,被科技部門列為“重大技術轉化”專項。這實現了他在鵪鶉育種技術上的第三次突破。
三次技術創新,使孫旭初的鵪鶉良種場轉虧為盈。他就此創建中國鵪鶉文化產業園,致力于“接二連三奔四”的鵪鶉全產業鏈建設。

孫旭初富了,但他沒有忘記帶領家鄉人民共同致富的承諾。他多次將苗種賒給困難農戶養殖,熱心為群眾提供技術指導,贈送飼料和藥給困難養殖戶,還牽頭成立了豐城市鵪鶉養殖協會,組建了“江西省豐城市恒衍鵪鶉專業合作社”,注冊了《中國鵪鶉網》,創建中國鵪鶉電商發展平臺,與江南大學合作,生產的富硒鵪鶉醬鹵蛋、醬板鵪鶉和功能性富硒鵪鶉蛋粉及活性肽,極大的帶動了更多群眾發展鵪鶉養殖業致富。
孫旭初致富的同時也不忘回報社會,他帶領員工開展“春蕾”行動,資助孫渡街道家庭有困難的學生,慰問老年人。2019年,50多歲的梅林鎮困難戶譚根生體弱多病,兒子還在上大學,家庭十分困難。孫旭初得知情況后,邀請譚根生夫妻倆到基地來學習技術,學成后,無償提供種苗、飼料、藥給他們夫妻倆養殖鵪鶉,當年夫妻倆就創收3萬多元。多年來,孫旭初共賒出種苗、藥品、飼料200萬余元,多次出資開展科普活動,免費舉辦技術培訓班110多期,無償贈送幾十萬元生產資料。多年來他為公益慈善事業捐資160多萬元。

孫旭初敢于吃苦、敢于創新的精神和業績得到了肯定,他先后被評為全國畜牧業先進工作者、江西省優秀共產黨員、江西省突出貢獻人才、江西省十佳家禽禽業家、宜春市勞動模范,榮獲江西省農業科教人員突出貢獻獎、宜春市五四青年獎章,并成功當選宜春市人大代表。
如今,隨著豐城市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項目的建設實施,孫旭初緊抓政策機遇,積極參與項目承辦企業伍創電商組織開展的專項電商培訓,他本人和合作社的工作人員都學習到了很多專業的電商運營知識和技能。除此之外,伍創電商還對合作社工作人員開展一對一電商指導,并為其提供產品拍攝、詳情頁制作、產品標準化體系建立以及產銷對接等一系列專屬孵化服務,進一步促進合作社拓寬銷售渠道,提升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優化豐城市營商環境。相信未來,孫旭初會憑借自身的堅韌和努力,以及多方的助力和支持,帶領更多家鄉人共同致富,繼續推動當地鵪鶉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