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5屆江西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舒龍崗:返鄉創業帶富鄉鄰
本報記者陳化先實習生周懷宇
一個專注于蚯蚓養殖的“80后”,通過蚯蚓消耗豬糞、牛糞制造有機肥,解決了生豬養殖企業糞污染難題,還帶動了一批脫貧戶共闖致富路。他就是來自進賢縣張公鎮銅嶺村的舒龍崗,前不久被授予第25屆江西青年五四獎章。
說起養殖蚯蚓,還得從舒龍崗19歲時說起。2003年,19歲的舒龍崗跟隨同鄉來到贛州,在一家鋼結構公司的工地打工。從放樣工、鈑金工到焊工、鉗工、吊裝工,舒龍崗都干過。掌握工地全部流程后,他組建了一支30人的鋼結構建筑工程隊,開始承攬業務,不久便在贛州鋼結構行業嶄露頭角。
一次偶然的機會,舒龍崗接觸到了蚯蚓養殖業。經過了解,他發現蚯蚓不僅可以解決畜禽養殖污染難題,還可以變廢為寶生產有機肥。2015年,舒龍崗決定返鄉創業,帶著在贛州打拼多年的積蓄,來到銅嶺村成立了騰越生態科技有限公司。他流轉了60畝土地建蚯蚓養殖基地,與江西農業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院的教授合作,探索出利用蚯蚓生物轉化畜禽糞尿,構建小生物與畜牧養殖良性結合的生態發展模式,把基地打造成集畜禽糞便處理、蚯蚓養殖、污泥和有機垃圾處理的示范中心。2016年,騰越生態科技有限公司發展成為年處理畜禽糞便1.5萬噸(相當于7.5萬頭生豬一年的排糞量),年生產蚯蚓300噸和高端有機肥4500噸,年生產總值700余萬元的生態科技企業。
處在事業上升期的舒龍崗,沒有停下腳步。他積極參與村委會工作,在銅嶺村村兩委換屆選舉中當選村委會委員。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舒龍崗采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建成5000平方米大棚,帶動張公鎮28戶脫貧戶發展蚯蚓養殖業,為他們無償引種和提供養殖技術。這種“造血式”幫扶實現了生態環境保護與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雙贏。
這種雙贏模式被附近縣區農民所認可,南豐、東鄉、豐城等地十多個鄉鎮的農民也紛紛加入蚯蚓養殖業,舒龍崗毫無保留地傳授技術。舒龍崗說:“作為村干部,我有責任帶著村民致富;作為黨員,我有義務帶動身邊的人一起做好事、做善事,回饋社會。”